close

20180717-093034_U5965_M433245_97ec.jpg

中國的萬里長城作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,建於2000多年以前,耗時100多年才竣工。

 

這巨大艱難的工程規模,讓人相信人類力量的偉大。該建築始於公元前五世紀。實際上,長城是由許多不連續的城垛連接組成的,延綿4000多餘里。建造長城是為了防止北方匈奴對帝國的騷擾。工程的開始,城牆是由磚頭、石頭、牧草、泥土、木頭所建造。

那時候沒有水泥,為什麼長城不像現在的某些建築物一樣外牆脫落,開裂變形呢?

是因為當時的人們懂的就地取材,將糯米用大鍋熬成膠狀摻合著石灰和沙石攪拌成泥狀,來進行彌補磚與磚之間的縫隙,這在百姓都吃不飽的年代,是多麽奢侈浪費罔顧民意的工程。

 

中國北方自古便不安寧,在古代主要以遊牧為主的民族有劫掠的習慣。

萬里長城的修築始於春秋戰國時代,其中尤以秦、漢、明三時期的規模最大。大秦帝國為了修築長城幾乎耗盡了所有國本,也耗盡了所有的民心,這便是帝國衰亡的真正原因。《延慶州志》記載:「古長城,在州南二十餘里,即燕塞,燕昭王用秦開謀,置上谷塞,自上谷以北至遼西。秦始皇因其舊址而大築之,至今岔道以北迤邐而至永寧一帶遺址猶存。

唐朝時,由於北方的突厥在唐太宗時已經被平定,而不再成為威脅,此後三百年未修長城;後晉割讓燕雲十六州,使得之後宋朝修築長城變得沒有意義;元朝統治者是蒙古人,僅對一些關口做了修繕,只起到盤查路人和作為商路驛站的作用;與元朝類似,清朝直到滅亡也未修長城。

 

到了二十世紀,在長距投射的熱兵器的發展,萬里長城已經完全失去軍事功能,後續蘇俄建置空軍和制導飛彈等新型威脅出現後,現代中國的北防工作由偵查衛星和防空雷達網、反導系統等取代之,若要說長城現在的功能,恐怕成為了光觀旅遊業的功臣。

 

長城之所以偉大,並不是因為他有多強大的防禦性。而是因為,長城上的每一塊磚都沾有勞動人民的血汗。人在強權的壓迫下,智慧和潛能發揮到了極限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razymao.no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